close
7、Strikeout to Walk Ratio( K / BB ratio)、Bases on Balls / 9 IP   三振四壞比與每九局保送數
 

 
三振與四壞球保送被認為是投手在球場上最能夠獨力控制的兩項成績,故三振的成績與四壞球保送的成績也被認為是跟投手最直接相關的真正能力,所以投手可以年復一年複製出差不多的三振成績與四壞球保送成績。(根據研究指出,跟投手本身能力最為相關、可以年復一年複製出來的數據是 SO、BB、 GB / FB ratio,而 HR 雖然跟投手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相關性,不過球場效應的影響讓這項數據在判讀投手能力上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不過呢,一般來說,擁有高三振率的先發投手(一般常說的 power pitcher,不過兩者並非是完全劃上等號就是囉)常常會有控球不好的問題存在,所以這一類的三振型投手固然可以獨力憑著自身能力靠著大量的三振讓打者出局,可是這一類的投手也會出現單局或是當場保送過多的毛病,進而造成一局爆的現象。
 
 
 
所以擁有超高三振率與超低四壞球比率的投手,就是各個球團眼中的無價之寶!因為這一類的投手可以在不讓野手參與守備的情況下,藉由自身剛猛的球威(stuff)來使打者大量出局,在保有高三振率的同時也不讓打者有輕易獲得保送上壘的機會。
 
 
 
以一個先發投手的身份來說,三振對於投手防止失分上有正面的貢獻,而四壞球保送對於投手防止失分上則是有負面的貢獻;於是 SO / Walk Ratio 這個數據就這樣誕生出來評估投手的壓制能力
 
 



為什麼會說這是評估投手壓制力的其中一個指標呢?
 
 

 
因為對一個先發投手而言,他在場上的工作就是要盡力去拿到愈多的出局數、減少愈多的失分。在一般的情況下,一場棒球比賽有二十七個出局數(不要跟我硬凹延長賽與主場球隊在九局上結束時領先的狀況),二十七個出局數之於棒球比賽就如同 48 分鐘的比賽時間之於籃球比賽。一旦用完 27 個出局數即是代表比賽結束。
 
 
 
 
那一個先發投手要怎麼來拿到出局數呢?先不討論球場上罕見的特例,一個先發投手除了牽制出局以外,想要拿到出局數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把打者三振掉,完全不給野手守備的機會,也減少野手失誤的空間,這是投手最能直接拿到出局數的方法也是投手最能掌控的部分;第二個方法就是讓打者把球打進球場內,靠野手的守備來拿到出局數,這個部分是投手最難控制的部分,經由大規模的研究後,指出絕大多數的大聯盟投手無法對 BABIP(batting average on balls in play)做出明顯的控制,也就是說大部分的 MLB 投手對於被打進球場內的球是否會成為安打的機率,並沒有具備明顯的控制能力(也許球隊的守備效率 defensive efficiency 在這其中扮演更大的角色)。
 
 
 
經由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一場棒球比賽中很重要的出局數而言,投手僅僅能靠著自身的三振能力來取得勞靠的出局數
 
 
 
另一方面來說,一位先發投手的責任就是要減少失分。先不考慮球場上少數的狀況,以打者而言能夠上壘、能夠推進壘包的數據就是保送、球場內的安打、全壘打(在此不討論野手失誤、不死三振、犧牲觸擊、高飛犧牲打等等情況)。既然這三個數據是打者能夠上壘、推進壘包的重要指標,所以一個成功的先發投手就是要去壓制打者讓他們無法獲得保送、無法擊出安打、無法擊出全壘打,而這三個數據裡面,對於球場內安打的形成,投手本身並沒有明顯的控制能力,關於全壘打部分則還要再考慮球場效應的影響。所以這三個數據裡面,投手最能夠控制的部分是保送的次數。
 
 

 
 
因此我才會說 K / BB ratio 是評估投手壓制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以投手的個人能力而言,在比賽中能夠三振愈多打者、保送愈少打者的投手才是最好的投手。
 
 
 
那 Curt Schilling 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呢? Schilling 生涯的 SO / Walk ratio 為 4.38 。這個成績有多麼優秀呢?在現代棒球的時代裡(modern baseball era,亦即是二十世紀開始),一百多年來所有偉大的先發投手中,Schilling 的 4.38 SO / Walk ratio 排名史上第一!看到這裡不禁令人肅然起敬,這是非常非常恐怖的成就啊!
 
 
 
在單季的成績方面, Schilling 的投手生涯裡,,有十一個球季的 SO / Walk ratio排名在該聯盟的前十名,包含五次的聯盟第一名,其中還有連續四個球季蟬聯第一名 Schilling 在此展現出頂尖壓制力的表現
 
 

 
這個成績一方面當然是要歸功於 Schilling 本身超強的三振能力(見前面關於三振的部分);另一方面當然就是 Schilling 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控球相當精準、能夠隨心所欲來駕馭好球帶的偉大投手,在 Schilling 的投手生涯中,有十個球季的每九局保送數(BB / 9 IP)排在該聯盟的前十名,其中更有兩個球季的排名高居聯盟第一名
 
 


 
猶記得 Schilling 在 2006 年達成生涯 3000 K 的里程碑時, Schilling 說在他生涯早期的時候,他一直在模仿、學習的大聯盟投手是 Roger Clemens (先暫時忘記 Schilling 對於 Clemens PED 話題的評論吧!XD)和 Greg Maddux,他一直想要擁有 Clemens 的 power 和 Maddux 的 control,即使 Schilling 自言從未得到過如 Clemens 般的 power 跟 Maddux 般的 control(按:其實這個部分是 Schilling 過謙),不過 Schilling 自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他算是 Clemens 與 Maddux 兩人的綜合體。




偉哉斯言!Schilling 的確是沒有說錯, Schilling 的生涯 K / 9 高達 8.60 略勝 Roger Clemens 生涯的 8.552  K / 9;而 Schilling 生涯的 1.962 BB / 9 略遜於 Greg Maddux 生涯的 1.810 BB / 9 (在現役球員的生涯 BB / 9 排名中, Maddux 排名第三而 Schilling 排名第五!)。 所以的確如 Schilling 自己所說的,他擁有 Clemens 般的球速與三振能力,在此同時他也還能夠兼備 Maddux 般的控球能力!多麼夢幻的組合啊!(反過來說, Roger Clemens 的控球能力是遜於 Schilling 的,而 Greg Maddux 的三振能力也是比不上Schilling!)
 
 
 
 
事實上,在大聯盟的歷史中,1901 年到 2007 年的一百多年中,沒有一位 power pitcher (生涯的 K /9 大於 7.5 且生涯投滿 2000 IP 以上)對好球帶的控制能力能夠比的上 Schilling ! Schilling 在這方面的壓制力就是如此的強,同時擁有超高三振率與超低保送率,其頂尖的程度放眼大聯盟一百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完全不誇張的強勢表現!
 
 
 
從這裡我們得知, Schilling 就是大聯盟歷史上那位能夠三振愈多打者且同時能夠保送愈少打者的極品投手!
 
 
 


 
8、WHIP (walks plus hits per inning pitched)
 
 
WHIP 應該不是屬於傳統數據,它跟 OPS 都是早期 Sabermetrics 的發展中所誕生出來的一個簡易統計量,但是 WHIP 跟 OPS 都已經在棒球界的主流媒體中運用的很廣泛,根據以往的經驗 BBWAA 的投票人員也會參考這一個數據來投票,因此我們就來看看 Curt Schilling 在 WHIP 方面的表現如何。
 
 
 
 
WHIP 這個數據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說投手在每一局裡面,保送次數與被安打數的和。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們知道棒球比賽最重要的數據就是勝利,而球隊想要獲得勝利就是要得到比對手還要多的分數。既然得分如此重要,那怎麼得分呢?球隊的得分能力可以簡單分為上壘能力與推進能力兩個部分(全壘打就是讓自己上壘也推進自己,使自己得分),在上壘能力與推進能力這兩個面向裡面,上壘能力對於球隊得分數目多寡的影響又比推進能力來的更為重要。
 
 
 
所以一個先發投手,想要防止失分的話,就是要針對敵隊的上壘能力與推進能力來做出抑制,在這個部分來講又以抑制敵隊的上壘能力最為重要,因為沒有跑者在壘包上的話,打擊區的打者根本無從推進起,也就無法得分(全壘打例外)。因此一個優秀的先發投手一定要能夠抑制打者上壘,這方面的壓制力要極為出色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失分。
 

 
 
WHIP 這個數據幾乎就可以代表一個投手抑制打者上壘的壓制力(如果不考慮投手犯規、野手失誤、不死三振等其他微量的影響因素, WHIP 就等於是投手的被上壘率),所以我們就可以從 WHIP 這個數據上來看出一位投手在避免打者上壘方面有多大的壓制力。(不過就如前面 K / BB ratio 中所提到的,球場內的安打是投手無法有明顯控制能力的,而且 WHIP 只能看出投手壓制打者上壘的表現,看不出投手的被長打率高低)
 
 
 
 
Schilling 生涯的 WHIP 為 1.137 ,排名現役球員第三,僅次於 Pedro Martinez 和 Johan Santana(Santana 還在巔峰期)。在 MLB 的史上則是排名第 44 名,活躍在 1901 年以後的所有名人堂先發投手中,只有十四位名人堂先發投手的生涯 WHIP 表現的比 Schilling 還要出色,所以 Schilling 的 WHIP 於大聯盟歷史中也是最頂尖的表現。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 Schilling 在防止打者上壘這方面的壓制力,不管是跟現役球員比較或是跟 MLB 史上的所有投手比較, Schilling 都是位於最頂尖的地位。
 
 
 
 
 
BBWAA 作家群看到 Schilling 整個球員生涯在 K / BB ratio 與 WHIP 上歷史級的壓制力演出,如何不去認為 Schilling 是個偉大的投手呢?如何不把手中的選票投給 Schilling 呢?
 
 
 
 
以上為傳統數據的討論。接著列一個有趣的排名:大聯盟從 1992 年到 2007 年的這十六年之間(從 Schilling 開始擔任先發投手的 1992 年開始算),以所有右投的先發投手做統計,其中 Schilling 的 83 場完投在全部右投的先發投手中排名第一,只有一位投手的完投場數跟 Schilling 的差距在 25 場以內,此人即是 Greg Maddux!在這十六年之間,僅僅只有 Pedro Martinez 的 K / 9 大於 Curt Schilling;只有 Roger Clemens 跟 Pedro Martinez 兩位球員的總三振數比 Schilling 多!只有 Greg Maddux 跟 Pedro Martinez 兩位球員的 WHIP 表現比 Schilling 還要來的優異!在這十六年之間,沒有一位球員的 K / BB ratio 能夠比 Schilling 還要出色!話說前面的文章就有提到 Schilling 的生涯 K / BB ratio 排名是 modern baseball era 的第一名,就是冠絕大聯盟史上任何一位先發投手啦
 
 

 
很明顯地,在這十六年裡,Schilling 是整個大聯盟中最好的四名右投先發投手之一,這是完全沒有任何疑問的!(這十六年裡, John Smoltz 有四年的時間在擔任後援投手,是否要把他放進去最好的五名右投先發投手之一,我覺得都說的過去。)
 
 
 
看完以上關於棒球傳統數據的生涯成績表現,有誰會認為 Schilling 不應該被選進名人堂呢?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ZXNHSO 的頭像
    IZXNHSO

    Phi Slama Jama

    IZXNH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